港写字楼租金曾经为全球数一数二昂贵的地区,但经历疫情及经济下滑等因素影响,香港写字楼市场正出现历来最长及最深下行周期。2019年至2022年香港写字楼需求急剧下跌,整体租金下跌了30%。国际商业房地产服务商世邦魏理仕香港区域董事总经理郭富礼表示,随着大量供应推出市场,相信未来几年写字楼市场的主导权会在租户手上。世邦魏理仕最新研究报告指出,过去三年香港受到疫情及环球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影响,甲级写字楼出现历史上最长、最深的下行周期。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多个行业减少写字楼的租用面积,令甲级写字楼租用面积由2019年3月的7530万平方呎,跌至今年的7300万平方呎,减幅约3.1%。单计今年的空置楼面面积,至8月升至1180万平方呎,创纪录新高,相当8幢IFC2期的规模。
郭富礼接受观点新媒体专访时表示,自2020年疫情爆发开始以来,几乎所有行业版块都出现放缓,这不仅是由于疫情,同样因全球经济整体放缓。而在接下来的几年,香港将有大量写字楼供应推出。由今年到2024年有大约820万平方呎将推出市场,令市场的主导权落在租户手上,他们将有更多的选择及谈判空间。空置率持续上升,市场一直有说法指其归因于不少国际银行及企业缩减在港规模。过去两年多间银行及大企业在港进行裁员,如法国兴业银行、德意志银行、渣打银行、瑞银集团、法国巴黎银行、野村集团、澳洲国民银行、Nielsen及松下电器等。世邦魏理仕的报告亦提,截至2022年3月的三年内,香港共有948间企业,相等于占所有甲级写字楼租户的9.5%,缩减租用甲级写字楼空间,令甲级写字楼的空置率持续创新高。
郭富礼坦言,个别公司因为裁员、旗下员工决定离开香港、弹性上班安排、或公司经营情况等,令公司需要较少的办工空间,因此缩小规模。不过在当前市场,仍然看到财富管理行业、医疗保健、围绕IPO的外围行业,例如法律和会计等行业持续增加需求。而在疫情发生之前,不少中资企业抢占中区甲厦。但自2020年初以来,受疫情影响,包括隔离等旅行限制措施抑制了跨境商业活动,2019至2022年三年间,中资企业新增租用面积仅为70万平方呎,较2016至2019年150万平方呎减少近半。他指预期两地通关后,中资企业可以推动写字楼市场需求,从而希望在未来几年看到写字楼行业的复苏势头。不过相信中资企业租用面积会较以往更小,即想要来香港的内地公司可能租用面积由过去于核心地区占用10000至20000平方呎转为3000至5000平方呎。
同时,最近几年传统办公区空间可用性的改善、核心和非核心区子市场之间租金差距的缩窄以及搬迁成本的上升,减缓了写字楼去中心化的进程。过去三年,租户从核心区(中环、湾仔与铜锣湾以及尖沙咀)搬迁到非核心区的办公空间为97.48万平方呎,与2016至2019年期间约100万平方呎面积相比,略有下降。“有些公司仍然很热爱中环,因应业务需要、客户群或是所在行业而留在中环或附近地区。但因资本支出及市场上有更多的选择等因素,非核心地区的写字楼未来会继续较受欢迎。”郭富礼补充,随着市场的下滑,租户可以以更实惠的租金租用全新的写字楼,尤其是那些需要考虑ESG因素的公司,所以这些新型写字楼在中短期内会持续受市场欢迎。并相信传统办公室的工作方式将逐渐消失,公司也开始改变管理方式。
以世邦魏理仕为例,这家公司已彻底改变工作方式,以灵活工作方式为主,如更符合人体工学的可移动家具,“我们更加关注空气质量、运动、身心健康等”。至于在投资层面,写字楼的资本价值自2019年疫情高峰期以来均出现下跌,整体下降了35%,资本价值的下降幅度高过了租金下降幅度。他说,由于高空置率、需求不足等原因,写字楼市场并不受投资者青睐,不过不代表资金离开香港。“事实上,我们并没有看到很多投资者离开香港。2021年很多来自外资在香港进行了大量投资,但他们主要投资于工业领域,这种趋势延续至2022年上半年,拖累投资意欲的主要因素不是移民,而是利率上升加上疫情,导致经济放缓。”郭富礼相信,如果香港能够取消边境管制,特别是能够与内地通关,预计可以在中短期内刺激需求,尤其是在投资方面。“展望未来,我仍然对写字楼市场感到乐观。撇除疫情等因素,香港的写字楼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郭富礼补充,香港甲级写字楼面积对比纽约及伦敦及仍然较小。对于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位而言,香港更加需要推动和发展甲级写字楼。因此长远来看,该板块将仍在投资者心目中占有主导地位。他又指,相信由于大量供应即将推出,市场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吸收所有新供应以及空置空间,故料市场环境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改善。到今年年底写字楼的租金大约会跌5-10%,而2023年会持平或轻微向下调整,同时预期交易量会增加,相信可以看到更多租户搬到港岛东或中环。
零售租赁市场方面,虽然香港7月零售销售扭转跌势上升4.1%,好于市场预期。但核心区铺位空置率维持高企。根据市场数据显示,第三季截至8月底止,铜锣湾、中环、尖沙咀、旺角四大核心区共录得845间吉铺,较今年第一季略增16间,空置率在半年间由11%微升至11.2%。“目前香港零售市场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游客,香港在消费、零售需求和扩张方面过去都非常依赖游客。以疫情发生前为例,曾经每年接待数千万旅客,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内地,而当时每3港元就有1港元来自内地消费者。”郭富礼说,这几年跨境旅游受到限制,完全没有旅客在香港消费,只能依赖香港自身市场。随着股市下跌,整体经济下行,本地市民及游客无法自由往来香港,给零售市场带来巨大压力。整体市场平均租金出现下跌,自疫情开始以来下降了约30%。
虽然铜锣湾铺位空置率为四个核心区中最低,但租金明显较高峰期大跌。以铜锣湾启超道一个巨型铺位为例,高峰期月租高达210万港元,旧租客周大福自去年5月迁出后,最近以每月约38万港元租出,重返2010年水平。他认为,零售市场于2012-2013年达高峰水平,因为那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当年市场租金如此之高的原因为空置率低,且有奢侈品、手表和珠宝板块不断互相竞争较好位置的铺位,推高旺区商铺租金,但此情况将不复存在,零售商的策略变得更加明智。加上当时开放自由行计划,吸引大量旅客从内地来港,大力刺激香港经济。“虽然我们将看到国际旅客和内地游客的大幅回升,但相信旅客消费不会像当年那样多。”郭富礼坦言,市场复苏实际上将取决于供求关系。如果有更多的游客来港消费更多,对零售商的需求上升将推高租金,但整个市场的空置率为15%,令零售商有更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