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是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千家万户幸福安康和社会和谐稳定。截至2021年底,浦东新区全区户籍人口321.1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05.3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2.8%。面对人口深度老龄化的形势,在浦东新区委、区政府和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各街镇、各类养老服务主体、涉老服务组织及广大养老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新区加快推进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构建了体系化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大城养老”浦东样板。
“十四五”及今后更长的一段时期,浦东将坚持积极应对、共建共享、量力适度、创新开放的基本原则,加快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养老服务均衡化、优质化发展,建成与社会主义国际化大都市相适应、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引领区相协调的养老服务发展体系,打造符合实际、富有特色的“大城养老”浦东样板,稳步提升广大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着眼于均衡、充足、优质,落实落细三张“布局图”。一张是养老机构区域分布图,“东西南北中”七大区级养老机构在“十四五”期间全部竣工、开办运营,筑实全区养老设施底板。一张是社区嵌入式养老分布图,根据《上海市养老服务条例》工作要求,按照常住人口每千人40平方米配置标准,结合社区“15分钟服务圈”和家门口服务体系建设,做好统筹布局,按需完善嵌入式养老服务点。一张是为老服务智能化信息底图,推进浦东新区科技助老平台迭代升级,要把养老服务的基本信息、服务内容,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标识出来,形成浦东养老服务“电子地图”,做到“一图可知、一键可办”,方便老年人找到服务设施、快速办理服务事项。
突出“三化管理”。一是构建科学化综合监管体系。依托浦东新区养老行业协同监管大数据平台,对不同养老服务机构实施差别化监管措施,实现治理现代化。二是推动建立规范化运营模式。坚持政府支持、社会运营、合理定价,新增公办养老服务设施原则上均采取委托专业的第三方进行运营管理。保基本床位原则上实行政府指导价。在满足保基本需求及现有产权机构不变的条件下,探索将公办养老服务设施通过协议方式委托专业第三方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三是探索出台标准化工作指引。以养老机构等级评定及质量监测为重点,同步探索制定日间照料、老年助餐、认知障碍建设等标准化规范,加速养老服务规范化进程。做强“三个集聚”。一是促进社会资源集聚,充分发挥区域化党建的统筹协调作用,促进养老公益服务项目的供需对接。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区域养老服务一体化发展,促进养老服务市场要素自由流通,推进区域内养老服务标准互认,引导养老服务市场广泛合作、养老服务机构统一管理,提升认知障碍照护能力等,为老年人选择异地养老提供服务。二是促进产业创新优势集聚,搭建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平台。支持引导企业适老产品及服务在居家、社区、机构等场景中落地应用。组织养老论坛,产学研一体化助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是促进医养资源集聚,明确医疗卫生设施、养老服务设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深化养老服务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工作,强化专业医疗指导。深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
实现“三个匹配”。一是实现从业人员规模与养老服务需求相匹配。鼓励和培训外来务工人员、农村地区待业人员从事养老服务。实施补贴政策,经认定的养老护理类行业60岁以下从业人员参加养老类培训的,实现培训费全额补贴。二是实现从业人员能力与职业体系建设相匹配。加快人才队伍资源集聚,开展养老从业人员各类培训活动,不断夯实养老服务队伍建设。三是实现从业人员贡献与激励褒扬措施相匹配。强化社会认同,组织开展养老护理类专项技能竞赛比武,持续开展“浦东新区最美养老护理员”等评选活动。